Open API:開放之路行不通,分裂績效是迷夢

工程師幹話
8 min readDec 30, 2017

--

一個網路服務做了一陣子,大概就會有人倡議說要做 Open API,開放公司的資料供外界使用,包括合作廠商、甚至更多開發者使用,創造出一個生態圈(Ecosystem)出來。

對公司裡頭的各功能、各部門而言,如果你是業務人員,Open API 有很明顯的好處,工程師呢,看狀況,整體來說對公司有好處;但如果你負責的是產品的發想與規劃,做了 Open API,無異是幫自己製造威脅與壓力。對此,《工程師幹話》一向保持堅定的立場,在大我與小我之間,一定是主張犧牲大我,成就小我。

— -

Open API 是業務人員的武器,在與其他廠商討論業務合作的時候,立刻可以從口袋中拿出來兜售,而且可以同時向許多不同的廠商兜售。雖然能不能談到生意,還是要看業務人員本身的本領,但是 Open API 可以提供火力支援,快速讓對方了解我們已經能夠提供什麼,決定商業上要不要合作,技術上要怎麼合作。

至於工程師方面,就看你的志願是什麼。如果你希望讓更多廠商使用你的作品,擔任業務拓展的後勤,而你的技術能力與貢獻可以被技術社群看到,那麼來做 Open API 或相關的 SDK,就相當不錯。但相對地,你就要拿出上得了檯面的作品,拿出可以被技術社群檢視、公審的設計與工程品質。

你不但要寫程式,還要寫經過設計,別人看得懂、加上測試的程式,你把一個 SDK 的程式碼丟出去沒寫測試,就會有人來指指點點。不但要寫文件,寫的還是英文文件,更是廠商與其他人看得懂得英文文件。你當然不能用 Word 寫,而是要用 Markdown;你要搞懂各種程式碼授權的不同,也要導入 CI,畢竟你把一些程式放在 github 上,如果沒有加上個 travis 的 build success 的貼紙,就整個感覺遜掉。這些事情你上手了、習慣了,回頭來做內部的產品或系統,同樣可以提昇品質。

對工程師本身有沒有好處?如果你立志提昇自己,有,但也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這種志願。對你的績效有沒有幫助呢?這就要看在你的公司中,哪一方比較有力,以及到底是誰在考核你的績效,畢竟不是每個人都了解工程品質是怎麼一回事。

如果你主管產品規劃,那麼,把 API 這種資源放給外人,降低其他人的進入門檻 — 聽起來就很糟。在一個稍微有點規模的公司當中,用來評估一個 PM 的標準往往不是提案多久創意,規劃多有水準,可以幫公司省下多少成本,而是他怎樣透過話術佔用多少公司資源,讓他的專案可以做出來,其他人都做不出來。既然你做不出來,而是我做的,那麼,就只有我有績效。

Open API 讓大家都可以用來設計、製作新的應用,即使新的應用結合的是我們沒有、對方所有的強項,做出來可以補上自家產品的不足,對提昇公司服務的市佔有幫助,但無庸置疑,這種東西脫離了我們自家 PM 的控制。即使在老闆的層次上,公司與外部廠商是商業合作的關係,但是在 PM 的層次上,顯而易見的,這是拿同樣的資料、可以做出怎樣不同產品的競爭關係。

如果廠商或第三方開發者做不好就算了,如果做得好,那豈不是公司可能會考慮把對方的產品團隊買進來?還會有別人空降進來?有了新歡,是不是就會忘了舊愛?即使我們可能有強大的裙帶關係當做後盾,也不該有絲毫鬆懈,絕對應該要盡可能把持著產品。

說來這份工作真是辛苦,我們光是內鬥就沒時間了,還有人想做 Open API,讓我們跟更多人鬥?光是在魚缸裡頭就夠忙碌了,還要擴大生態圈,把我們放生到大海去?

我們討厭競爭。我們從小就在升學競爭的環境下長大,我們怎麼會害怕競爭、抗拒競爭?就是因為是在競爭的環境下長大,所以競爭是我們的創傷經驗,我們折騰了那麼久,好不容易握有了那麼點的權力,為什麼還要讓競爭傷害我們?為什麼不是由我們來單方向傷害別人?如果可以在小圈圈裡頭,就可以讓權力的邪惡最大化,我們為什麼需要競爭力這種東西?

可是,你不該公然反對 Open API,你應該冷處理。原因是:Open API 也是個 buzzword — 人家講這個 buzzword 講到不但要開放資料,還要開放政府呢 — 而我們喜歡 buzzword。

在大多數狀況下,buzzword 很有用,像是什麼大數據啦、機器學習啦、人工智慧啦,都有助於我們寫出超酷炫的提案奪取資源。有些 buzzword 不是那麼有用,但也不應該反對,不要為這些少數影響 buzzword 對我們的整體好處。

初期,你應該冷眼旁觀,不置可否,擺出一種「好吧,就看看你們可以搞出些什麼吧」的態度。然後,你要保持耐心,等待機會,好的獵人要有耐心,好的 PM 也是。

等到 Open API 做到差不多程度,那麼,通常就會找來公司各部門的工程師,舉辦些內部的黑客松,試著揣摹其他廠商的心理,試試看目前提供的 API 可以做出什麼應用,如果都沒有什麼有趣的,這個時候就應該落井下石,說服大家 Open API 花了資源卻沒成效,沒什麼好做的,不如把力氣放在我們所規劃的一堆產品功能上。

但如果某個應用突然讓老闆眼睛一亮,腦袋裡頭的生意經開始轉動,你知道該出手了 — 「這個功能很不錯,我覺得我們應該自己做。」你說。

你不用管現在開發團隊到底在做什麼,他們身上已經有哪些工作量,反正你不用負擔實際的開發成本,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情,這是時機,你應該出手。

沒錯,這個東西,我們應該自己做。 — 你太清楚如何接管這種老闆喜歡,但是是由工程師提出,甚至都已經有 POC、甚至是半成品可以 demo 的計畫了。

既然,這是一個這麼具有前瞻與策略意義的專案,我們應該要成立一個 Scrum Team。既然 Scrum Team 裡頭沒有 PM、只有 PO,所以我們 PM 進入這個團隊裡頭,即使創意都不是我們發想的、可行性也不是我們評估的,初衷我們也不了解,但理所當然是由我們出任 PO,而既然是 PO,是 Product Owner,我們就取得了所有權。

工程師呢,只要乖乖實作就好。有種關係,用來描述自然現象,叫做寄生;這種關係,在公司裡頭,叫做團隊。這種關係,如果再加上迷人的 buzzword,以及橘逾淮為枳的管理風格,叫做 Scrum Team。

這種 PO 職位很適合作為辦公室政治的犒賞。你當然要選擇底下最安份、最乖順、最聽話、最服從的小 PM 來出任這個 PO,藉以在部屬前彰顯:他們的績效都取決於你的好惡,生殺由你予取予奪。

既然是最乖巧的 PM 來當 PO,在這麼一個團隊裡頭跟工程師一起工作的時候,通常也最搞不清楚狀況,但也沒關係,不管這個職位到底是什麼稱呼,只要能夠做出績效就好。

所以,明明掛的是 Scrum 的 PO,還是要不斷逼問工程師時程,以及寫出密密麻麻的企劃書,圖表精美的投影片,找設計師做出極其複雜、讓實作的人第一眼就看到皺眉的複雜 UI 流程。 — 是的,UI 很重要,重要的不在於好的設計可以如何消除用戶的痛苦,而是因為,UI 是看得到的績效。

一個簡單的產品概念,如果想要發展出厚厚一疊企劃文件,有其技巧。就是:你應該預先假設這個產品無比成功,無數用戶口耳相傳、爭相使用、萬人空巷,所以我們也預先規劃成功之後第二版的功能,並且在工程師還在為目前的程式焦頭爛額的時候,就邀請進來參與第二版的討論。

既然我們的產品這麼成功,就應該設想所有用戶情境,免得有哪一種用戶不開心,但是我們不該上街突擊用戶了解需求,如果你不在辦公室,讓老闆看到你在工作,會嚴重影響績效。所以,你應該召開很多會議,在會議室裡頭討論出用戶有哪些需求。像是:如果我們的產品功能被銀河艦隊傳播到了外太空,克林貢人會怎樣使用我們的產品,我們應該怎樣為克林貢人設計 UI,就是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。

至於如果這個產品失敗,應該怎麼善後,或是有什麼替代策略,如果工程上殘留了什麼沒有上線的系統的遺跡,會造成什麼技術負債,這種事情,我們不管,因為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:我們規劃的產品,怎麼可能會失敗?

克林貢人來使用我們的產品,這件事情可能會發生,但是產品失敗絕對不可能發生。產品成效如何是由我們自己評估的,數字是由我們詮釋的,怎麼可能會失敗?如果原本的用戶只有兩個人,變成有三個人在用,我們也可以說成是成長了百分之五十,是飛躍的成長,至於最後沒有克林貢人來用,你又怎麼能說,為克林貢人設想是錯的?

不用理會工程師。工程師是一種倔強、自負而又愚蠢的生物。明知道自己的成就已經被人整碗抱走,一樣不會馬上掉頭走人,想走,也會為了證明自己可以把東西做出來,為了一些不知所謂的工程能力,至少把東西做完才走。

我們非常歡迎這種「不是我做不出來,是我不想跟你們玩」的瀟灑態度,既然現在的東西做完了,以後你又不想做,我們又不用負擔工程師的養成成本,你本來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,走了又不會有人出來搶奪功勞、分走一份獎金,我們也樂得輕鬆。既然人不在了,接下來如果出了什麼問題,還可以繼續往你身上卸責,進行後續的人格謀殺。

由於我們實在太喜歡 buzzword 了,Scrum 還不夠,我們還應該加上 Lean Stratup 的概念,這樣的產品,嗯,我們還是要叫他 MVP。喔喔!我們又有新的產品上線了!雖然這個產品,由第三方來做可能會更好。

這篇文章講的是 Open API,在結尾前,還是來說一下 Open API。

呃,想想做這個產品的人力是從哪來的?誰還管你什麼 Open API?

--

--

工程師幹話

老闆有交代:你要寫這種東西,好歹用個匿名帳號~